凱娜×性平不小室月經教育研習圓滿落幕!
昨天,我們在「性平不小室 - 不小盟 Notsotiny」舉辦了一場兩小時研習,吸引了來自臺灣各地的20多位教育現場夥伴,包括國中小、高中,以及社區教育中心等單位的老師們。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太棒了!我們的生理用品博物館又迎來一位歷史級的新成員啦 (它的年紀可是高齡55年老奶奶展品!)想想看,如果你是上一個世紀的女人,而衛生棉尚未發明背膠設計,要怎麼把衛生棉固定在內褲上?
這不是普通的衛生棉,是一段歷史的縮影!
在黏貼式衛生棉(有背膠的那種)還沒普及的年代,這款來自1970年代的卡扣式衛生棉,是無數女性在月經期間的選擇。(當然也有別針款,但拆扣比較麻煩,所以我看到的資料幾乎都是卡扣設計。)
這個卡扣設計,是為了讓衛生棉上延伸出來的「tabs」(棉體兩端的小布片)能穩定地「穿入並卡入」扣具中,避免滑動或位移。在黏貼式衛生棉普及之前,這是一種非常主流的固定方式,也見證了那個時代對月經處理方式的創新和侷限。
我們這次從美國購入了這款全新品、原封未拆的 Kotex deluxe belt 套組,包含腰帶與專用衛生棉體,搭配我們博物館內的模型實體展示,讓你能近距離感受 70 年代的經典生理用品科技與設計感!這兩件珍貴的藏品將會與博物館內其他豐富的展品一同,為大家呈現女性生理用品百年來的演變史,從古老的智慧到現代科技的創新,每一個細節都訴說著女性解放與進步的故事。
邀請你一起來看看:
那些「還不夠貼身」的年代,女性如何應對月經?
早期的衛生棉包裝設計有多優雅復古?
衛生棉的發展,如何與性別科技、社會文化互相影響?
花錢買了三張棉條廣告海報,橫跨了半個世紀的女性用品發展史,同時說明了衛生用品與性別觀念如何演變。
都收錄在凱娜生理用品博物館啦!
【館藏新增|從1946到2004,棉條廣告的進化史】
新寶物入館!這次一次入手了三張美國 Tampax 的古早味海報,跨越1946年~2004年,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半世紀之間,棉條是怎麼從「禁忌」變成「自信象徵」的:
1946年《Goodbye to Belts, Pins and Pads》 圖一
廣告標語直接喊出:「跟腰帶、別針、布墊說掰掰!」在那個年代,卡扣式的衛生棉還是主流產品,棉條也被許多醫生、家長視為「不建議未婚女性使用」。Tampax 這則廣告主打「自由」、「輕鬆運動」、「乾淨」,是一場對老式月經用品的革命宣言。(有關卡扣式衛生棉,我們上個禮拜有介紹過,也是我們新收錄的產品。小小影子就在圖一的右側)
有趣觀察:廣告中刻意用隱喻與女性笑容來淡化社會對棉條的疑慮。
2004年 《Fear is the Only Thing That Hurts》 圖二
這張廣告強調:「唯一會傷害你的,是恐懼本身。」主打的不是商品功能,而是「破除對棉條的恐懼」。到了2000年代,棉條已經不再是新奇產品,但許多青少女仍對使用方式、會不會破壞陰道冠、會不會卡住感到焦慮。
有趣觀察:Tampax 開始用心理層面來設計廣告語言,直接點出「害怕」這個情緒。而且這其實當年是一系列的廣告,凡妮莎剛好就在那一年開始了棉條的重度使用歷程,所以我相信有的人也看過我當年介紹這整系列的平面廣告,包含另外一句我很喜歡的廣告標語也是「Make the first move. 踏出第一步」,畫面中有一位女孩,手上拿著剛拿到的心儀的對象的電話號碼,是不是很可愛呢?
2004年 Satin Teen 系列《Nice, Friendly Tampon》 圖三
同年推出的青少女專用系列(紙導管花苞圓頭),文案直接說它是一個「Nice、Friendly」的棉條!用擬人化的方式讓棉條變得「不那麼可怕」,甚至像交朋友一樣親近,這張廣告語言十分貼近青春期心理學。
有趣觀察:色調柔和、字體活潑,甚至有點像少女漫畫風,完全針對初次接觸棉條的青少女族群。但是被對比到的棉條品牌可能會不太爽,它一看就是 Kotex 的某系列啊啊啊。
這三張廣告雖然來自不同比例的時代與文化脈絡,但都有個共通點:它們都在努力讓月經變得「沒那麼可怕」。但我還是必須要重申一件事情:身為在2004年看過第二篇跟第三篇實際紙本廣告的人,我被它們現在在eBay上面稱之為古董,不是很開心!哈哈哈!
無論如何,歡迎大家來我們板橋的【 生理用品博物館】,一起看看這些古早味廣告怎麼一步步幫助女性走向月經自主、擁抱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