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貼身密友-棉條好可怕?她愛不釋手

聯合報:貼身密友-棉條好可怕?她愛不釋手

2008-08-18

文 /

聯合報 報導/記者 劉惠敏

台灣有個七年級生的凡妮莎,特愛用衛生棉條,到美國超市還會一車車地買,被稱為「棉條教主」,她說:「衛生棉條實在太神奇了。」

▍處女膜情結國人不愛用

一般人或多或少聽過衛生棉條,但在台灣習慣使用或曾經使用過的人數非常少,除了很久之前傳出使用者出現「中毒性休克症候群」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女性國人普遍對於塞入外物到私處覺得不解與不適,加上「處女膜」情結,更讓許多女性即使耳聞棉條好處,卻裹足不前。

凡妮莎經營的「小棉條兒的部落格」專門推廣衛生棉條,門庭若市,一天有兩千人次,才兩年已經超過80萬人次紀錄。



▍擺脫黏膩感達人上網推

當年為了「下水」而與棉條有「第一次接觸」,凡妮莎她形容當下感覺真是「太神奇了」,也發現棉條不僅不可怕,還可藉此更加認識自己的身體。在美國看到超商形形色色、不同設計近百種棉條,她更忍不住買下一車車(量販店的手推車)的棉條,下定決心要將好東西介紹出去。

凡妮莎說,「這才是真正的女性自主」,日常活動不再被生理期限制,也減少平時使用衛生棉黏膩的感受。

刻板印象難以打破,甚至連護理人員都不太推薦棉條,國外廠商也不肯來台灣經銷,推銷棉條知識不遺餘力的凡妮莎,仍常聽到朋友甚至是家人的質疑,「妳這樣推廣棉條,是不是在害全台灣的處女愈來愈少?」



▍學會正確用處女不必怕

「其實使用棉條與是不是處女不相干」凡妮莎說,處女定義是尚未發生性行為,使用棉條與性行為不相干。

一般女性在意的是,使用棉條會不會造成處女膜破裂,凡妮莎說明,處女膜是環繞在陰道口的一圈組織,許多人陰道開口原本就足夠讓棉條放進去,大部分不會造成任何傷口;不過也有因棉條無意中失去處女膜的案例,可能是置放錯誤或是選用不適合的棉條,或是有人天生處女膜較脆弱。

凡妮莎說,在充實正確的知識後,是否要使用就看當事人選擇,她為了讓台灣女生也可以瞭解,花了不少心血引介相關知識,還在部落格以動畫說明如何使用「小棉條」。



▍為棉條請命讓女性自主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所長成令方曾寫過「為棉條請命」一文,批評衛生署過時法規,目前棉條仍屬於侵入性醫療器材,管理規範比衛生棉嚴格許多,另外,對月經、女人身體的大男人意識形態,是造成棉條無法在台灣普及的原因。

成令方說,年輕時在英國讀書,就已體驗過棉條的舒適感,雖然棉條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尤其站在環保的考量,不過棉條使用的迷思,反映著我們社會文化的限制,我們要學的,應該是女性能更自在的與自己身體相處,可以更自主的去做選擇。


資料來源:小棉條兒的部落格(現已全面移至大陰百科



▍《小辭典》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SS)

一種由人體表面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可經由傷口進入人體循環系統,它所產生的外毒素會使血管滲透壓增加,病人發燒、頭痛、頭暈、肌肉痠痛、惡心、腹瀉、皮膚長疹子、血壓降低甚至休克。在20年前,超過九成的TSS發生在年輕、使用棉條的女性。

發生原因通常都是選用了吸收力太好的棉條,使陰道環境過於乾燥,導致陰道黏膜受傷,萬一不幸正好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進入了血液循環系統,就有可能引發TSS。

若正確使用衛生棉條,不會增加感染風險。1988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要求各廠商明確標示流量於外包裝後,與TSS相關症狀發生率就少得多。使用棉條前一定要洗手,保持陰部乾淨,且棉條最少4到8小時更換一次,應選擇適合流量的棉條。

love 分享給朋友

關於大陰百科

認識自己且熟悉自己的身體是一件驕傲的事情!而且每個月都能重新認識自己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