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經寶盒」7.0 即將上架
「初經寶盒」是凱娜獨步全台的獨特商品,第一個版本我還記得是在2016年的1月上架的,不知不覺,我們也即將要推出第7代的版本了!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幾天前寫完失控狀態及疫情的文章後,默默對自己許下一個承諾:「既然要穩住、安定身心,那麼就還是要在軌道上平穩地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加上周米謎也開始遠距上課(我有很多好笑的觀察!),每天還是聽著老師們交代他們各種必須完成的進度,所以我也打算開始自我鞭策:那就來寫完已經答應朋友好久和早就想寫的文章。
所以一開始就要來講我跟朋友討論了好久的月經稅議題。這跟近年來大家開始注意的「月經貧窮」現象有關,所以就有「取消女性生理用品5%營業稅」的倡議,因為「不應對陰道課稅,這是性別不平等。」
文章很長所以把結論放在最前面:如果真的停徵這5%的稅,平均每個女性「每年」可以省約140元,但生理用品每年稅收約1.7億!我認為不應該把這筆稅收拆成大家無感的小錢,更好的作法是 專款專用:全部用在性別教育的推廣以及對真正遭遇月經貧窮女性的救助。
「月經不平等」包含兩個概念:月經貧窮與月經污名。月經貧窮是一個近一兩年來較常在台灣社會中被提起的概念,它的定義是:「女孩因為經濟不利之故無法購買適用或足夠的生理期用品,導致她在教育、就業、健康等面向都因此處於不利的位置」。而月經污名則是「因為缺乏正確月經知識,加以社會普遍存在關於女性身體的迷思,導致月經這個生理現象導致女性在社會中遭受各種不平等對待及壓迫」。
台灣不是第一個關注月經貧窮議題的國家,大約在上個世紀末,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第一世界國家「發現」第三世界國家的女性普遍存在因為缺乏經期衛生用品、對月事有禁忌或迷思導致女性行動受限而衍生的諸多問題,但當他們開始倡議協助這些貧窮國家的女性時,一回頭,卻發現自己國家也有因為買不起衛生用品無法出門上學工作的女孩或女人。
若我們就這個發現問題的路徑多思考一下,我們就會發現,因為第三世界國家表面上看起來「大家都窮」,是一種最容易察覺的貧窮狀態,因此人們傾向提供以救濟或補助的方式解決這種貧窮問題,「直接提供用品」就是最常見的方式。甚至不只在第三世界國家,包含常常被各國倡議者拿來做為典範的蘇格蘭,他們在2000年左右,國內開始注意「部分女孩因買不起生理用品而曠課或缺席」的現象,並主張要提供免費生理用品給這些女孩,以免她們的教育權受到損害;發展至2020年蘇格蘭議會通過「生理用品免費法案」,將在學校、大學、公共場所等地提供免費經期生理用品給所有女性。其他如美國、加拿大、德國、北歐各國等國家,都有倡議團體主張提供免費生理用品,或者至少降低或減免對生理用品課稅。
2019年,林薇成立小紅帽,開始一系列關於月經權益的倡議;蘇格蘭「生理用品免費法案」通過後,立法院也有立委提案要求減免女性生理用品的營業稅;台北市政府也宣布,將在十所國中試辦提供免費生理用品,以保障女孩的受教權等。這些都成功地讓這個社會開始思考這個從前被忽略的問題:月經是一個女性獨有的生理現象,它本來也只是一種性別差異,但社會制度的設計卻不小心讓它變成性別不平等。
微小的經濟補助有助於改善台灣的月經不平等或促進性別平等嗎?
「讓大家花少一點錢買生理用品」看似不錯,但在台灣社會裡,這個措施真的有助於改善月經不平等嗎?或者我們應該提出更根本的問題:「台灣月經不平等現象的樣貌是什麼?」
我們先回到蘇格蘭和英國的歷史發展:為什麼他們要從減稅開始入手?蘇格蘭一般商品的稅率是17.5%,這確實是會造成商品價格居高不下的稅率,因此他們採取的措施是先將生理用品稅降到5%(因為當時英國尚未脫歐,歐盟禁止免稅),並同時在學校及救助機構免費提供生理用品給女學生和弱勢女性。
所以在台灣的現況會是這樣的:
1. 降價的決定權掌握在銷售通路手中:5%是營業稅,所以這個稅消費者是透過消費的店家,如大賣場、藥妝店、超商等付給政府,也就是說,即使政府宣布降稅,也必須要這些營利單位同時配合調整定價策略,消費者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降價。
2. 就算降價,消費者每年減輕的負擔也非常少:「女性在生理用品上的花費究竟多少」還沒有定論,但若我們假設女性從13歲到50歲每月來潮,依公視報導內政部估計女人一生約花九萬多元購買生理用品,若增加到以一生約花十萬元購買生理用品好了,台灣女性推估每月的平均花費是220元,減稅後可省下11元,也就是說,每年女性消費者僅約可節省140元。
雖然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國中小學每年需進行四小時性別平等教育,但由於大部分學校都缺乏經費,因此難以獲得專業的奧援。以月經教育為例,幾乎都是由衛生棉公司協助進行,常常侷限於用品使用方式,對於青春期的身體變化、月經的原理、經期照顧及與生育的關連等,都少能進行,內容也僅限於一次性使用的拋棄式衛生棉,對於多元生理用品如棉條、布衛生棉、月亮杯、月亮褲等,幾乎付之闕如。因此我們會看到在這個議題上,不管男女生獲得的都是極度片面的知識,而許多迷思或污名仍然繼續存在。
在台灣,我們不曾大規模調查月經貧窮的狀況,尚難勾勒這個問題的真實樣貌以及解決方法,但另一個迫切需要著手解決的建立正確月經知識問題,則必須透過更完整的性別教育達成。「取消生理用品營業稅」雖然聽起來頗有吸引力,但若實際計算,每個人能獲得的實際收益每年僅140元,是一個少到幾乎無感的差別。但如果我們以立委李麗芬、吳思瑤提出的數據,台灣每年女性生理用品營業稅共約1.7億元,也就是說,每個人小小的140元,可以變成一個能成很多事的大金額,我們要做的,可能不是把這一大筆金額拆成大家無感的小數字分給每個人,而是要求政府專款專用,用這筆稅收來推動性別教育及性別平等相關措施。
換句話說,改善月經不平等的問題,不能只談月經,而是整體性別意識的提升,並且不分性別。
「月經是女性獨有的生理現象,因此不應對月經課稅,製造性別不平等」的這個主張,在道理上是對的,但請很實際地從執行層面看,把錢發回給大家,在目前的狀況下無法促進實質平等。與其把這筆錢拆成讓人無感的小錢,不如整筆拿來改善社會現況。它的來源也不一定只限於女性生理用品,在未來的執行細節中,都是可以討論的。而稅賦制度也不是鐵板一塊,未來議題狀況有任何改善或變化,都可以重啟討論。
總之,月經不平等成為大家關注的性別議題是很好的,但我們 不要陷入發錢或給東西就好的迷思,有太多工作需要進行,讓真正需要被幫助的人得到幫助,同時提升整體的性別意識,才是最好的方向。
Thébaut E. (2018)。月經不平等:一段女性身體的覺醒之路(劉允華譯)。木馬文化(原著出版於2017年)。
Libby Brooks(2020 Nov. 24)Scotland becomes first nation to provide free period products for all. The Guardian. (https://reurl.cc/e9jeQm)
Scotish Government Communities Analysis Division (Nay 2018) Access to Sanitary Products Aberdeen Pilot: Evaluation Report. (https://reurl.cc/WEp5zO)
公視新聞(2020 Nov. 15)立委提案女性生理用品減稅 盼落實性別平權。
公共電視,(https://reurl.cc/8y1KYM)
鄭宏達(2017 Oct. 14)「不要向陰道課稅」 綠委主張生理用品免稅。自由時報,(https://reurl.cc/2b52N4)
PS. 續看雅淳老師的第二篇https://lovekira.one/不要救濟要永續
文章由 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 授權刊登
為何要特別轉刊這篇文章,因為我覺得身為生理用品廠商,大眾有那麼一點可能、誤會了生理用品免稅的實際應用範圍,而成為一種略空泛的倡議。雅淳老師是性別界的天后,我記得第一次跟她討論起月經税的議題,我說到底為何大家都覺得施行後應該要由廠商來降價?事實上大部分的購買行為都是依附著通路(大潤發、小屈小康、寶雅等等),降價也應該是通路回饋給消費者,而如果目前觀察輿論,大家都希望是「靠x住、好自x、蘇x」自行降價,從價格標籤上就直接有感?怎麼可能…….. 我們進貨給這些通路,可是一毛稅都少不掉~~~~
還有,免稅是免商品的「原價」、還是「促銷價」?那買一送一的時候怎麼辦?還是用該次交易整筆費用的5%來算?那通路-消費者這端有5%,我們廠商-通路就沒有5%嗎?進口的關稅10%呢?怎麼不一次扣抵大筆的,乾脆從海關那頭開始一次少10%、或是進口税10%專款專用?以上的種種,開啟了這篇文章的對談,雅淳老師寫下了完整的論述,邀請大家跟我們一起討論關於生理用品免稅這件事情、以及台灣的月經貧困到底貧困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