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我們,明明有放進去,也有正確的卡上恥骨,但是為什麼接不到經血?
雖然說我們很有自信,大部分的人都能夠一次上手,但是我們也相信,有的人的身體還是會有一些個體差異,所以覺得沒有那麼好用。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接續上一篇我提出的結論,若是專款專用,除了性別教育,也用在「真正需要幫助」的女性身上,那麼問題來了,誰是「真正需要幫助的女性」?這件事的重要性在於,如果我們不能釐清這個群體到底是誰,那麼很大的可能性會變成亂丟物資亂丟錢;我們不知道這群人真正的需求,甚至可能用錯誤的方法給、或者給錯對象。
我想要提出的概念是,月經貧窮在台灣有兩個面向:一是確實有一群人因為經濟等因素無法取得能夠妥善處理月經的用品,二是由於長期缺乏適當的資源投入及知識輸入,台灣社會不管在性別教育、青春期發展、月經與生育、青春期後的生理用品教育等,都處於一種貧窮狀態。
永續概念的提出,是在反省當代經濟發展過程對環境、資源、文化等的破壞產生的反思,主張「在不影響後代福祉的狀況下滿足當代的需求」。但若我們回到英文原文 sustainability,其實更貼切的意思是「可持續性」,從個人發展、環保、教育的面向,都是思考月經貧窮問題的重要起點;不要發錢,要對個人、社會、環境都友善的永續措施。
如果我說「生理用品發放」早就已經是許多社福團體協助個案的發放物資之一,大家會很吃驚嗎?事實上,依照我先前在社福團體的工作經驗,生理用品早就是一些衛生棉公司固定捐贈讓社工可以發放給個案的物資,因為是衛生棉公司捐的所以多限於一次性使用衛生棉,我們可以說,如果機構服務品質沒有問題,那麼這些「有需求的女性」在案時,生理用品是可以取得的。
重點就在這三個字「在案時」。我們的福利制度設計其實「太」嚴格,只要你的狀況略有改善,常常就是結案的時候。以特殊境遇家庭為例,女性幾乎只有在發生變故例如家暴、性侵、未成年懷孕等狀況,才有可能進入被服務的系統,而這些服務都必須在危機解決,或者年限到達的狀況下結束,簡單地說就是:以目前的制度,你不可能送她一輩子衛生棉。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以為接受福利服務後結案的人,都會「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是一種太天真美好的想像:他們本來生存條件就比一般艱苦才會需要這些服務,只是「略有改善」就必須被結案(請不要責怪機構或社工,這是制度性問題),其實生活往往仍然困頓。這樣的話在制度還有辦法照顧到她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把協助的眼光放遠,不是解決她當下的需求,而是如何讓這些協助在她未來的生活中能夠延續?
所以反而在這樣的狀況中,要給的不是「解決當下需求」的一次性生理用品,相反地,若提供的是可重複使用的生理用品,當她離開這個服務,未來也有非常長的時間不需要為月經花任何錢。以我自己為例,月亮杯+月亮褲或布衛生棉的組合,已經讓我不知道多少年都是「零元月經」。
有些人可能會擔心個案因為貧窮而衛生習慣不佳或衛生條件差,我要說的是,不要單一化想像貧窮與窮人,台灣不是沒水沒電的生活狀態,就跟所有人都需要學習怎麼處理月經一樣,這些「需要幫助的女性」當然可以透過學習學會這些能力。確實有一些狀況是條件特別差或無自理能力的,例如女性無家者或需要長期照顧的身心障礙者,都需要開啟不同的討論,理解真正的需求。
當然,現在完全偏向一次性用品的提供完全不是任何人的錯,相反地,這是跨國大型衛生棉公司願意善盡社會責任的好事。只是,若我們要全面反省並設法消除月經貧窮這個問題,就不能依靠特定大型公司的善意,而是要有一套更完整,並照顧各種不同需求的制度。
重複使用型生理用品如月亮褲、月亮杯、布衛生棉等的永續意義:降低一次性商品對環境的傷害,在網路上已經有許多討論,我就不再贅述了,但「身體與環境」絕對是月經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
我寫完上篇後,跟一個朋友討論,我們講到自己小時候初經來潮時媽媽的作法,勞工階級家庭出身的她說,媽媽確實曾經明白告訴她「因為衛生棉太貴了,所以不要太頻繁地換」,甚至媽媽會打開使用過的衛生棉檢查是否做到物盡其用。她說:「勞工階級家庭真的很窮!雅淳你沒有這種經驗對不對?」螢幕前的我一直笑,說:「我媽媽從來不跟我談月經的,因為宗教因素他說不出口。」
大家有發現嗎?媽媽提供的月經教育非常個人化,完全跟她的特質和經驗有關。
目前台灣對月經教育的想像偏重在「如何處理那些流出來的血」,但這些是不夠的,我們需要非常多包含青春期身心變化、月經和懷孕的關係、生理期的照顧、生理用品科技發展及運用等不論男女都應該知道的重要知識(特別註明男生的青春期發展其實也是相同狀況,但因為在此討論月經議題所以暫且跳過但這些都是我認為若「專款專用」應該涵括的內容)。但因為現在幾乎只偏重「經期處理」,所以常常被認為要回歸家庭處理,但每個家庭狀況不同,要求家長或照顧者擁有這些知識也太逼人,家長有的只是自身經驗。
必須再說一次的是,雖然在性別平等教育法明訂國民中小學每學期應有四小時相關課程,但經費幾乎付之闕如,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更何況很多時候教師並不具備性別專業,沒有妥善的教育訓練或專業協助其實很難進行。
當然這筆專款應該包含哪些商品的營業稅是可以討論的,例如已經有人主張保險套的營業稅可以一併納入,而怎樣找到面臨月經貧窮的婦女、提供他們真正符合需求的物品、教育或協助,都是執行上必須詳細討論細節的問題,甚至我們根本需要一個大型調查,理解月經貧窮的真實樣貌是什麼(而且研究不能亂做)。破除貧窮確實是個困難的工作,必須以永續發展作為前提,去找到適合不同需求的組織方式和技術。
文章由 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 授權刊登
接續前天那篇 https://lovekira.one/不要對陰道課稅,雅淳老師身為前花蓮勵馨的第一線社福人員,讓我們一起繼續思考「救急與救窮」中間的平衡點。事實上,凡妮莎自己也是很多社福單位的友好講師,在我走訪他們安置家園的女廁時發現,廁間的衛生棉疊起來都像小山一樣高,女孩們其實取用無虞(因為台灣衛生棉廠商真的人很好~滿愛捐的其實)。
問題在於脫離社福系統的保護之後,每月固定會流血的人該怎麼取得適合自己使用的生理用品?凡妮莎雖然是生理用品廠商,但我同時也是一個在台灣推廣生理用品超過17年的部落客、去年也捐了價值四十幾萬的永續型生理用品給予第一線的護理人員,我私心認定「一次性使用的衛生棉」是 最快解 但並不一定是 最佳解。衛生棉因為潮濕又直接接觸空氣,只要2~3小時不更換就會產生異味(經血本來只是淡淡的甜腥味,用棉條的女生都知道)、有的人使用會過敏搔癢(陰道炎不一定是跟本身體質有關,有時候跟選擇的生理用品有關)、而使用時間遠遠不及棉條(8小時)與月亮杯(12小時),更不用說長期購買下來,可以重複使用的布衛生棉、月亮杯、吸血內褲可以省下多少錢。
如果擔心沒有地方清洗掛曬,那可以用棉條。
如果擔心長期費用太高,可以使用一杯抵十年的月亮杯。
如果擔心置入體內很可怕,那可以使用布衛生棉或吸血內褲。
如果當天經血量沒有很大,那其實 直接使用衛生紙 都還是比用衛生棉更好的選擇。(我認真!!很多人覺得用衛生紙是落後的表象,HELL NO~~~衛生紙超方便的好嗎!!吸完血還可以直接沖馬桶,哪個生理用品可以跟它比!)
以上這些都是台灣市面上已經可以取得的生理用品,但,如果弱勢族群什麼都不知道、也無法全盤了解月經教育,那麼確實衛生棉是最快可以解決的答案,但對縮小至個案、抑或擴大至整個世代來說,這真的是她們唯一能得到的答案嗎?
我一直都在做月經推廣教育,從初經寶盒、到女子選手應援包,從台灣第一支塑膠導管棉條、到台灣第一款月亮杯,看完這篇文章我超級有感觸,永續型的生理用品真的可以替經濟困難的人省下很多錢啊~大家要按一下計算機!唯一不敢用的原因只是我們的母系長輩沒有教、或覺得改變生活方式很麻煩而已(拭淚)。希望雅淳老師的這一篇文章,可以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