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支新品公開之:前天的棉條導管猜一猜
兩支新品公開之:前天的棉條導管猜一猜,咦?第三張照片怎麼跳過沒有介紹?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台灣教會公報 報導/記者 林婉婷
3月26日下午在高雄婦女館,由高雄市政府社會局主辦、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承辦的「南方好講堂」座談,邀請凱娜棉條創辦人、台灣月亮杯募資計畫發起者曾穎凡(凡妮莎)擔任主講人,分享致力於月經平權和教育的心路歷程,也強調每個人的需求不同,盼望台灣女性們能更暸解自己的身體,也都能自由地選擇最舒服、最喜愛的用品度過這個伴隨自己大半人生的生理現象;精彩講座吸引上百人報名、其中不乏男性民眾。
到場聆聽講座的高雄市社會局副局長葉欣雅致詞點出,過去月經議題並沒有在主流教育中多所著墨,很多是女性們自己摸索和互相詢問;近年因為「月經貧窮」喚起社會對女性生理議題的重視,公部門也開始投入生理用品補助和月經友善環境。而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理事長許乃丹也認同月經已不再只是女性間的私密話題,而是公眾議題;事實上她在大學教書時,也發現有越來越多男學生會幫女朋友購買生理用品,她期待透過講座讓與會者們認識到原來自己有更多元的選擇。
曾穎凡自2004年開始在網路撰文,18年來產出上千篇與女性衛教、生理期和科技等相關文章;講座開始,她先回顧自己高中初次使用棉條的經驗,也提到大學當交換學生、在美國見識到豐富多樣的生理用品時大開眼界。曾穎凡坦言,當初曾嘗試要把這些棉條引進台灣,後來才發現衛生棉雖是民生用品,然衛生棉條因為要放進身體,所以被歸入「醫療器材」。對此,每個國家規範不同,例如棉條在美國也是醫療器材,但在歐洲、澳洲、紐西蘭等不是;另台灣在1991年依法規定棉條外包裝要加註「經醫師指示使用」「未婚女性應注意小心使用」等警語,此舉反而強化陰道冠(俗稱處女膜)迷思,該法直到2009年才修改。
根據內政部2015年數據,每位台灣女性這輩子平均要花費新台幣9萬元在生理用品上,考量到品質要求和物價上漲,這個數字只是基本、有可能更高。然而面對「月經平權」的推行,曾穎凡直言目前各縣市的政策多停留在冰山一角。
例如,今年3月起,台北市政府為改善月經貧窮而開始補助國中女生每月新台幣200元的生理用品,此舉立意良好,但曾穎凡也指出,不少女生的初次月經是在國小高年級,且補助執行方式需要手機APP綁定、到指定超商兌換10款限定商品,整體而言還不夠符合女性實際使用情境與便利性,且這項制度仍沒有足夠彈性讓女性選擇「自己想要的生理用品」,包含月亮杯、吸血內褲、布衛生棉等。
針對政府補助生理用品這項政策而言,蘇格蘭通過《生理期用品免費供應法》,由國家全額補助女性終生的生理用品;紐西蘭各級學校在洗手間設置自動取物機,提供免費的生理用品;美國超市也有類似的取物機,主要是服務街友。
曾穎凡近一步指出,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參與政策制定,但「打擊月經汙名化」卻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最基本的例如購買生理用品,不再以額外紙袋包裝,或是不再用「那個」「大姨媽」「好朋友」來代稱「月經」,因為上述這些做法,都可能加深月經是隱晦、私密且「不能讓別人知道」的印象,但其實月經就是正常的女性生理現象。曾穎凡點出,很多女生對月經有「不好意思」的感覺,可能源自從小被男生嘲笑或是女性長輩的教導,所以她再三強調月經教育不只限於女性,而是普及式教育。
曾穎凡以自己的例子說明月經相關迷思的如何在女性家庭成員間傳承,包含生理用品使用習慣,及女性生育和貞操觀念等。曾穎凡特別補充「陰道冠」正名與相關知識:很多人誤以為女性首次性行為會流血,但根據瑞典性教育協會研究指出有50%女性並未流血;另她認為既然性行為是以兩情相悅為前提,那麼不應該是僅強調「第一次」性行為很重要,而是「每一次」的性行為都很重要。
接著曾穎凡談為何需要透過教育破除月經迷思,例如男性暸解經痛的程度,才能進一步去理解女性為何需要生理假和洗手間友善設計。她特別鼓勵在場聽眾們若真的不舒服就請生理假,就像男性請育嬰假,透過自己的行動讓公司和同事知道這些法定假別是合理且必要的;若是沒有爭取,這份權益很可能就無法被落實。
講座當天曾穎凡帶來許多生理用品的實品,並解說原理和使用方式;她重申這些用品沒有好壞之別,只是在於每個人有不同的使用習慣、環保堅持、經濟能力等考量,可以按照需要挑選需要的商品、搭配喜歡的組合。在摸彩時則提供今年3月出版的《從零開始打造月經平權》為獎品,此書詳細介紹台灣生理用品發展的歷史。
完整文章請見:https://lovekira.one/月經教育是賦權教育
哇喔,是台灣教會公報!記者很認真,一邊聽講一邊側記,全篇將近1800字,如實呈現了我想表達的理念,謝謝婉婷!